主讲题目:敦煌石窟唐僧取经图的时代与文化渊源
时间:2022年9月28日(周三)14:30-17:30
地点:腾讯会议(会议号:196-295-144)
主讲人:杨富学 敦煌研究院 人文研究部部长 研究员
主持人:何卯平 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讲师
内容简介:
在河西走廊西端石窟中发现有6幅《唐僧取经图》,长期被公认为西夏遗物。其实,这一判定存在误区,一种情况是误把作为西夏石窟典型代表的榆林窟第29窟中的水月观音图组成部分误解为《唐僧取经图》了,另一种情况是把元代的洞窟误解为西夏窟了。取经图存在于榆林窟第2窟、第3窟、东千佛洞第2窟和文殊山古佛洞,但这些石窟都为元代晚期之物。六幅取经图中的孙悟空皆为猴王形象,与宋金时代的“白衣秀士”形象迥然不同,却符合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。在杨景贤著《西游记杂剧》中,孙悟空不再是“白衣秀士”形象,而是手持生金棍的猴子形象,与六幅取经图一致。元杂剧中的孙悟空由原来的配角转化为主角,也与石窟所见一致。说明这些取经图都是元代之物,与西夏没有多少干系。至于孙悟空的形象到底是国产还是外来,学术界颇有争议,但从《元杂剧》看,应是来自印度的哈奴曼。
主讲人简介:
杨富学,河南邓州人,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、新疆大学、印度德里大学、英迪拉·甘地国立艺术中心,获敦煌学博士学位。北京大学博士后。现任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、研究员,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燕山大学特聘教授、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国家“万人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、全国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、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学会副会长、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、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、甘肃省钱币学会副会长、中国裕固族研究会副会长。主要从事敦煌学、西北民族史、中外关系史研究,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、一般项目、西部项目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、中国博士后基金科研项目、国家民委重点项目等10余项。出版《沙州回鹘及其文献》《回鹘之佛教》《西域敦煌回鹘文献语言研究》《回鹘与敦煌》《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》《印度宗教文化与回鹘民间文学》《西夏与周边关系研究》《从蒙古豳王到裕固族大头目》《回鹘文佛教文献研究》《丝路五道全史》《回鹘摩尼教研究》《敦煌与形成期的裕固族》《霞浦摩尼教研究》《敦煌民族史探幽》《敦煌民族史》等学术著作30余种,发表论文400余篇,序跋评论60余篇,译文百余篇。
主办单位: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